微信客服
在线客服
压铸铝合金机械性能标准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4日
压铸铝合金的机械性能标准因适用场景、材料牌号及国家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以下是主要标准体系及其核心内容的总结:
GB/T 15115-2009《压铸铝合金》
核心调整:替代1994年版标准,修改了化学成分中Fe、Mg的含量和YLAlSi9Cu4中Zn的含量;新增YZAl Sil0Mg牌号并删除YZAlSil2Cu2。
力学性能定位:明确取消力学性能作为产品验收依据,仅作为工艺参考。
合金分类:系统分析Al-Mg、Al-Zn、Al-Si三类合金特性,其中Al-Si合金因共晶体结构兼顾铸造性能与塑性,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压铸铝合金类型。
TCFA 0203112—2020《压铸铝合金》
新增牌号:引入YL101a、YL102a、YL113a等新材料代号,优化现有牌号的化学成分,部分指标等同采用美国ASTM B85和日本JIS H5302标准。
力学性能协商制度:压铸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,性能指标见附录A(表A.1和图A.1)。
结构件专用合金:附录D推荐了用于汽车车门、底盘等高韧性需求的结构件用铝合金,强调材质高纯度以提升综合性能。

Al-Si系合金
特点:结晶温度间隔小、凝固潜热大、线收缩系数低,充型能力和抗热裂性优异。
代表牌号:YL102a、YL113a,适用于复杂薄壁件和高精度零件。
Al-Mg系合金
特点:室温力学性能好,耐腐蚀性强,但铸造稳定性差,易出现应力腐蚀裂纹和时效脆化现象。
应用场景:需表面处理或短期使用的部件。
Al-Zn系合金
特点:自然时效后强度高,但耐蚀性差且易热裂,常用于要求高强度的非腐蚀性环境。
化学成分:主要合金元素(如Si、Mg、Cu)的比例直接影响强度、塑性和耐腐蚀性。
生产工艺:压铸参数(压力、速度、温度)及后续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。
工件结构:壁厚均匀性、冷却速率等设计因素会影响材料的致密性和各向异性。
总之,国内现行标准以协商定制为主,重点在于结合具体工况选择适配的材料牌号并控制生产过程。对于高可靠性要求的领域(如新能源汽车结构件),建议参考行业专项规范并进行严格的模拟验证。